年歸檔: 2015

天運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祖師降示

人無師諫多失則 狂馬難馴多放蕩 毀仁德者信難立 莫與其論道真機 行大過錯欲彌補 後現反覆無常性 只因天地不言之 惱羞成怒又犯天 嬌生慣養性造過 難聽苦口婆心勸 良言多刺中內心 自尊受挫嗔怒生 失德難堪天地間 事多現吉卻傾覆 忿中逞雄呵天地 安有浩然道氣身

閱讀更多»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自古以來,許多皇帝都自稱為天子,天子就是上天的孩子,所以這些皇帝們也自認為自己下的的命令就等於上天的命令一般,庶民都不可違背。現在的民主社會,選上總統的人,也有很多保存舊有的封建思想,認為自己就是有皇帝命才會被選為總統,因此也自認為自己就是在替天行道,把自己捧得像天一樣高。尤有甚者,有些人因為因緣際會,這輩子賺了大錢,當了大老闆,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想要藉者政治獻金來當個地下土皇帝,也因為成功了幾次,就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得到天的認可,也把自己的地位拉得向天一樣高。

閱讀更多»

天運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十六日祖師降示

金闕師點世人法 年尾敬謝福德神 有求有謝圓滿局 保來年福德神助 世俗人不信無形 只因形無實則存 古人敬神有忠信 自然福德覆映身 德義若存敬福德 處處行事盡亨通 萬般福神護忠正 衞其身形不受劫 怠慢五方福德神 何可財福祿飽足 上天自有權衡法 冤債討盡身福德

閱讀更多»

物競天擇~無形篇

不僅是有形界的生物在進行物競天擇的演化,無形界也一樣在進行物競天擇的演化。 當人的靈魂一旦踏入無形界的領域之後,就好像把你丟入蠻荒之地,赤手空拳,甚麼也不帶,試問你要如何存活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個蠻荒的部落當依靠,自己付出勞力,獲得一餐溫飽。若要靠自己野外求生,則要多付出幾十倍的勞力,還不一定能成功。所以進入無形界的靈魂,等於踏入別人的地盤,要想活得好,就要一套特殊的方式,這就像在叢林生活的各種生物,有的有保護色,有的色彩鮮艷,擺明有毒,有的以量取勝。在無形界待久的萬靈,自然也要演化出一套獨特的生活方式,才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閱讀更多»

天運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十五日祖師降示

違心之論行論道 自被天地算盡之 別有他心求玄術 正玄邪心亦成邪 天地正神擇良乩 必受考驗盡磨心 坐禪即得玄意者 非必可靠能信用 身無行動與歷練 何以知師道考驗 無堅心存勢利者 必受邪勢侵一身 為人心術品不端 戾氣一身好驕貴 何以讓天賜正法 幻境是真也難成

閱讀更多»

天運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十四日祖師降示

人之思想與行為 以心為主存省察 莫為私慾所遮蔽 貪愚迷妄僻邪多 一切錯誤由心生 正心始為修身功 善嫉者心多毒識 難以自拔唯面對 世人不願面身過 實在醜陋卻執著 不願人前受教言 只怕顏面盡失守 人性不經嚴厲教 寥寥無幾能自律 不經徹底挑明錯 豈知自身輪迴過

閱讀更多»

物競天擇

看過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Animal Planet等頻道的人,對於一年一度的牛羚大遷徙,一定不感陌生吧。每到了非洲草原乾枯的季節,數百萬的牛羚就展開長途跋涉,走過幾千公里,到另一個豐盛的草原覓食。途中,有獅子花豹中途攔截,跑得慢的,就成為猛獸的盤中飧,遇有河流阻擋,要快速渡河,動作慢的,可能淪為波臣,或是成為鱷魚的年度饗宴;還有剛出生的小牛羚,如果跟不上大伙的腳步,牛羚媽媽也不會陪在身旁,而是棄之不顧,因為牛羚媽媽知道落單的牛羚,只是死路一條,孩子走不動等死,媽媽卻不願意陪葬,因為媽媽走得動,明年還有機會再產子,若跟著幼子等死,可就甚麼都沒了。所以一趟大遷徙下來,幾百萬的牛羚,可能死了十分之一。也許大家覺得老天爺很殘酷,一點都不愛小動物,但是這卻是物種起源之後就不變的定律,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透過這個機制,才能篩選出適合活在地球上的物種,不適應,就面臨淘汰的命運。

閱讀更多»

天運歲次甲午年十二月十三日祖師降示

金闕甲午謝平安 呈舊年簿告一局 新象有待來年伸 入闕道者修井德 怠於行者終必汰 本是天地冥冥意 外者霧裏看花境 日夜窺伺金闕程 不願受師道束縛 必落無間道中苦 無人賜下自入歧 變革行無道最悲 不良習氣怠於遷 何以道上可昇騰 靈媒道身滿街是 重在豈有修井德

閱讀更多»

數據會說話~台灣神像比人多

這幾年由於經濟不景氣投入信仰的人口數則是有增無減丶針對幾年前美國國務院發佈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顯示,就臺灣官方公告的信仰人口統計丶基本上臺灣以道丶佛二大脈為其宗敎主流,以臺灣二千三百多萬人口數來計,佛教約八百萬人(佔35%)道敎近七百萬人(佔33%)一貫道約八十幾萬人(佔3·5%)新教徒近六十萬人(佔2·6%)天主敎徒近三十萬人(佔1·3%)其他彌勒大道丶遜尼派穆斯林丶中國傳統宗敎如天德敎丶天帝敎丶軒轅敎丶新興宗敎摩門敎丶耶和華敎、儒敎及各種氣功是佔剩下的百分比(約24.6%),另根據研究在台灣有八成宗敎傳統信仰的人,另只參加慶典或宗教活動但卻無一定信仰者約佔二成,可見在台灣似乎人人皆有信仰上的依歸,而這種依歸世人則簡稱為精神糧食。

閱讀更多»

© Copyright 2010-2024,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