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養道

話說很多時候人身在紅塵中,想修金闕道就要明白修道的宗旨為何,信道雖好但要有明確的目標與宗旨,還要勤於修練遵守師誡,眾所皆知金闕祖師常告誡門生燒金化銀解冤愆,這只是基本功,但還要勤於在練道之中造陰德才能增延福祿壽,所以修行金闕道必須知道如何以道養道,知道今生你想要的道是甚麼?看準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是很重要的思維,如果以俗識思路在修金闕道,光求家庭平安諸事順遂,很難得神道智慧的加持,因為人既然處在安逸的舒適圈裡,沒有受到任何災禍與侵害,就很難得到經驗與歷練,真正的修行者是必須經過種種的毀譽、歷練與過程,能夠從事中感悟真理,能虛心受師教誨而徹底改變,改變之後還要始終如一的實踐力行,才能斷卻輪迴而得神道智慧,看似簡單確是不簡單,說難也不是很難,就在個人的一念間。
師常說一個人從小生活在舒適的環境裡,成長環境中沒有受到任何的災禍與磨難,如果遇到金闕祖師的直言批評與責難,一般的人很難接受這樣的批評與訓誡,甚至受不了會説:「這是什麼道啊?那有這樣的厲言厲語,都沒和悅的言語?」其實大家都愛聽好聽話,甚至還有「神愛世人」一說,而金闕的修行卻猶如剝洋蔥,必須層層剝去外面又爛又臭的皮,才能看到自己的不是處!如果常處在備受批評的環境裡,有強大的內心就會知道怎麼剝去自我不良習性,當你痛定思痛的改變,不再犯惡習的時候,再回觀自己的過去你才會知道過去的愚痴,這是我在金闕宮的感悟之一,當你了解過去的惡習,你會了悟唯有自己勤造陰德來答謝蒼天,以道養道才會得到更好的運勢,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即便處在危險的境遇也會冥冥中化險為夷,也才會了解祖師的用心良苦,唯有親身體驗受師嚴教才會真正了解金闕法!
祖師的法是在無形中潛移默化而得道力,經過自身命盤中的種種考練,願意受師勸誡而忠奉師諭者才能看到自我道力的不同,何謂「以道養道」呢?就是從道中的諸般磨練蘊養自己的品德,深思祖師的理而非以世俗人認知的知識去判斷祖師點教的道理,如果以世俗智識去判斷金闕祖師,那很容易被真道篩汰,因為看不見祖師的用心良苦,只會兜在自我錯誤思維的點在埋怨祖師,所以凡事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靠自知與自省來看出問題,別仗著自己贏在起跑點上自以為是,要先知道自己的弱點能夠把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吸收內化成自己的優良習性與行為,那才是金闕修行,而不是當別人指責你的錯誤,不論是對與錯,你就喜歡為自己找一萬個理由來辯解,那祖師還能教你甚麼呢?犯了錯不知悔改還想著如何甩鍋,將過錯從自己身上推出去,好像都是別人在欺負你,指責你,其實都是自己的性格有問題,這不僅無法改變原狀也加深與周圍人的種種齟齬,最後又處的不自在又彆扭,心理就會開始生病,不管做甚麼事都會怕被嫌、被嘲笑,怕師說怕同門說,甚至怕宮主說自己不好!
「以道養道」就是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能躬身自省,去問到底那裡有出錯,為何沒有做得盡善盡美,也要去了解自己的缺失在哪,審視自己的欠缺,大方承認勇於認錯,並加以改善,也要不斷的進步,能成事的修行者會大方承認自己的問題,絕不會迴避問題,逃避責任,也不會被種種的壓力給擊垮,以道養道就是要存著一個平靜沉穩的內心,受師樸言教誨,因為這種樸素的言語中藏著最普世的真理,觀音祖師常說能勤於練習祖師道法在世俗中,自然會蘊養出道力,但千萬別驕傲自以為是,很多人常自以為懂,其實根本不懂又難以啟齒去問自己的問題,怕向別人請教是非常丟臉的事,也怕自己內心世界被人洞悉,而這種不懂裝懂的人多半自作聰明,也無法活用智慧,也是一種隱性的驕傲心所致,而越吃虧的絕對會是自己,因為你的靈性智慧與潛能都被你心裡的驕傲與面子給束縛了,相對的神道的靈性智慧也會漸漸被吞噬竟而枯萎,也許這就是祖師常說的「打回原形」吧!
今天我跟小女兒在功夫班上一路來回對打,師傅一直在我女兒耳邊說:「別把她當你媽,你給我用力攥拳從氣海打下去!」她給了我很重的幾拳,打得我肚子很痛,她確實有猶豫出手重擊,因為她看我肚子疼,最後幾拳都不敢出手,師傅就用鐵沙掌拍她的背,也上步給我一擊,我退了好幾步還跟師父開玩笑地說: 「你怎麼都欺負老弱婦孺? 快把我打到屁滾尿流了!」師父卻跟我女兒說:「你猶豫了所以你打得力不夠勁,這樣你媽不會進步,她更無法學抗擊打的應變能力,你也不會進步因為你無法下手學到快狠準!」我知道師傅的用心良苦,這跟修練有雷同之處,師傅看我們兩個很用心地對打,特別逼著我們兩人互相殘殺一樣,他總會跟小女兒說:「ㄚ頭!別怕你矮小,你要有膽識,我要練你一膽二力三功夫,你就要耐得住我揍,你才會反應更快。」真道跟練武其實相似,因此師傅也會對我們比較嚴厲,至於班上那些愛練不練的,愛來不來,愛耍賭氣嘔氣的學生或門徒,他也放牛吃草,他曾跟我說:「任何師傅都不可能教有脾氣或是懶惰,或是怕疼的學生,那這種人還學甚麼功夫?」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又提醒我一次,以道養道,以武練武,其實都是異曲同工啊!

關於 ccgusa1499

建議閱讀文章

如來聯名卡?到底是海鮮輸負好當還是信眾好騙?- 林䋚璘

已經十多年沒有參與台灣的宗教,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

Necessary

Advertising

Analytics

Other

© Copyright 2010-2023,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