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性一念之間差異!

心與性的區別都是在一瞬間的變化,時而心?時而性?這是人的本質見物見事而即刻而轉變的關鍵因素,世間一切事物能使人變化多端,所以造成嚴重的誤判或是誤解。

只要是人!絕對有顆自私的心存在,問題是你如何應用你的心去面對一切的事與物,古人云:人的心如果沒有生偏是養不活的?這句話真的是太貼切不過了!古人也曾云:人有自私是必然的!因為自我防衛的本能!

但是防衛不能太過?太過就是產生後遺症?也不能不防衛?如果不防衛對自己也是不利?所以心與性就是這樣的關鍵而產生出來,當事情來臨時!是用心去對應?還是用性去對應這才是真正的觀點所在!也是觀世因普薩所言的,『觀自在』!如果一個人他無法觀自在?那他的心境就是在什麼境界呢?那肯定在勾心鬥角的境界呀!他無法觀自在呀?如果一個人當事情來臨能冷靜思考應對進退措施得宜!那就是他當下的境界!也可以說他有明心見性的智慧!

再說修行?人人都很會說?問題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在修行呢?是用勾心呢?或是見性在修行呢?這兩者之間差距很大?如用前者修行那只是掛在嘴邊上的修行?這種修行只是表面化,事來用私心對應事情?卻不知道先思考事情的原委?但無形中自己 已經造了無明的業障而不知?如果你用後者的法門在修行那你是個智者真正在體悟道的真締,因為你有明心見性的真性在對應一切的事物,能分辨事物的真相在應當下的抉擇如何應對措施,而且你不造善因也不造惡因,一切用你的明性對事與物的來臨是非分明一目了然!這才是真修行者呀!所以心與性本不分離只是一缐之隔而已,金剛金有句『應無所住 生其心』?它為什麼不說?『應無所住生其性』呢?這句成語告訴世人修行者一定要以無所住其『心』!這個心一住那所謂的修行表面上看起來是在修行,骨子裡卻是有那顆勾心鬥角不善的心!時善時惡顯現出來, 那肯定會阻礙你的修行路,如果用明心見性的『性』觀,那你會得到修行路上昇華你的。

再說世間一切人都為了恩、怨、情、仇、這四個字?傷盡腦筋,其實這也是人們修行的最大致命傷!多少人為了這四個字傷盡了腦筯?使盡了多少『心』機?用盡了權謀手段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爭權奪利?而與修行背道而馳,這就是修行者必要慬慎的大事,一個修行者定要以明智的行徑去看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因與果的存在!這樣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要如何化解危機的意識,這樣才不會傷害別人又害了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明性』處事態度。

心與性只是一念之間確實是如此,假如突然有天與人發生莫明奇妙的事?如果用自我的心處事肯定有很多地方會被心蒙僻了,那就是有摻雜了自我私心在判斷事情?
如果是用見性的方法處事,一定會思考到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應該從哪些地方比較能化解事情甚至對自己修行有助益,而又可以利己又利人,這才是修行的本質。

關於 金闕宮

建議閱讀文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 – 周蓁䅨

籃子美觀卻不能用來裝水、它只能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

Necessary

Advertising

Analytics

Other

© Copyright 2010-2023,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